府院之争,北洋军春秋之17
图片
17.府院之争
黎总统和段总理在初期相处还是比较融洽,主要是黎知道自己斤两,甘心做配角!
图片
然而,很快就演变成水火不容!
加剧冲突是段心腹号称小扇子的徐树铮!
“总理不管,小徐主政”!
和袁世凯一样,黎非常讨厌徐树铮,甚至称:“总统可以不做,绝对不能与徐树铮共事。”
还让大徐世昌递话!
徐世昌对于老段是了解极深:“我以为一万件事都可以不依从他,只有这一件必须办到。”
图片
黎元洪被逼无奈,只能同意任用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。
就小徐而言,此人虽然才气过人,但睚眦必报,进了国务院后,处处与黎元洪作对。
徐树铮请黎元洪签署法案,后者只是想翻看下内容,徐树铮就用手按住法案大声说:
段总理已经看过,总统您只要签个字就行了!
黎素有黎菩萨之称,出了名的好脾气,但遇上小徐这样的人,脾气也变成了戾气!
如果段发脾气,黎还能忍一忍,可你小徐算个屁!
首先徐树铮与孙洪伊冲突。
图片
冲突主要围绕吉林省长郭宗熙实授、福建省长胡瑞霖查办案,接着对广东用兵,袁称帝的部员六十四人停职,罢免内务总长孙洪伊,发展为内务部与国务院的冲突,最终演变为府院之争。
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则直接找到黎元洪,将拟好的罢免内务总长孙洪伊的命令呈上,请求盖印。
黎元洪勃然大怒,愤而拒绝。
最终孙和徐双双下台!
图片
二是对德宣战。
美英列强给中国开了价码,表示只要中国答应参战,有很多优惠条件。
段祺瑞对这件事非常上心,他知道,只要参战,就可以扩军,扩军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权力。
段虽贵为总理,但没有多少军权,军队都在各省督军手上。
图片
但黎元洪心里非常清楚西方列强的心思,认为表个态就可以了,至于参战,就不必了。
因为大印在黎元洪手上,他如果不答应,段祺瑞也没有办法。
为了盖印问题,黎段之间不知道吵了多少次。
根据《临时约法》规定,实权虽然在内阁手上,但总统是形式上的国家首脑,关键的时候还得要他点头同意,才能使用印章。
最终还是段祺瑞大发雷霆,自己主动提出辞职,并乘火车前往天津租借居住。
这当然只是对大总统施加压力的手段,因为国务总理才是皖系军阀领袖,黎元洪一人留在京城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。
图片
后来只能请北洋元老冯国璋词条出面调停,总算是劝段祺瑞收回了成命。
同时,国会方面也做出让步,通过对德国断交议案。
但是否对宣战依然悬而未决。
三是段祺瑞与日本内阁签订的借款协定内容。
为了扩军,堂堂国务总理,竟然以大量铁路、森林利权为条件,只为换得日本银行词条的大笔资助。
朝野瞬间哗然,黎元洪也果断下令解除其总理职务。
但根据临时约法条款,大总统没有权力解除国务总理。
图片
段祺瑞便以此为理由,跑到天津去组织各省督军组成军务总参谋处,准备成立临时政府。
要采用武装力量将黎元洪扳倒,至此,府院之争陷入了白热化阶段。
四是张勋复辟
由于府院向争公开化,矛盾不可调和!
在段祺瑞的号召下,全国各地的督军纷纷宣布与中央政府脱离关系。
被孤立起来的黎元洪赶紧电招张勋入京进行调解,并于6月12日解散国会,2天后张勋入京。
图片
1917年6月,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,率5000“辫子兵”,借“调停”为名于6月14日进北京。
黎元洪招张勋入京调停,此举不亚于何进招董卓入京!
心念大清、满心复辟的辫帅有了露脸的机会!
他进京时,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,“襄赞复辟大业”,拥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复辟。
6月30日,张勋在清宫召开“御前会议”,于7月1日撵走黎元洪,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,改称此年为宣统九年。
通电全国改挂龙旗,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,兼直隶总督、北洋大臣。
康有为被封为“弼德院”副院长。
图片
7月2日,黎元洪交由南京冯国璋代行总统职权,复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,自己则跑到日本使馆躲了起来。
复辟消息传出后,孙中山在上海发表《讨逆宣言》。
段祺瑞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,组成讨逆军。
防守的“辫军”一触即溃,张勋在德国人保护下逃入荷兰使馆,复辟仅仅上演了12天。
图片
该事件引发的结果是,黎元洪下线,冯国璋上台,国会通过对德宣战,段祺瑞有了培植自己势力的机会!
这里面扒开表象看本质,实则还是权力之争,是总统大还是总理大的问题!
最终在绝对的势力面前,黎大总统无奈成为皖系上位的垫脚石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